中国鹿科动物的种数居世界第一
自古以来,鹿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便被视为吉祥之物。
其中大多数种类拥有挺拔的身姿、
修长的四肢、短俏的尾巴
以及如同枯枝一般的鹿角,
跑起来动作优美、步态轻盈。
世界上已知共有 55 种鹿科动物,
其中有近半数种类分布在我国,
就算国土面积大如俄罗斯、加拿大、美国这样的国家,
境内所分布的鹿科动物种数也远不及我国。
论鹿科动物的多样性,
我国在世界上高居第一位!
梅花鹿
梅花鹿是一种中小型鹿,
体长125至145厘米,
尾长12至13厘米,
肩高70至95厘米,
体重70至100千克。
毛色夏季为栗红色,有许多白斑,状似梅花;
冬季为烟褐色,白斑不显著。颈部有鬣毛。
雄性角长达30至66厘米。
种群主要分布在俄罗斯东部、日本和中国。
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,
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(IUCN)2015年《濒危物种红色名录》ver 3.1——低危(LC)
马鹿
马鹿是仅次于驼鹿的大型鹿类,
共有10个亚种,
因为体形似骏马而得名,
身体呈深褐色,
背部及两侧有一些白色斑点。
雄性有角,一般分为6叉,最多8个叉,
茸角的第二叉紧靠于眉叉。
夏毛较短,没有绒毛,
一般为赤褐色,背面较深,腹面较浅,故有“赤鹿”之称。
分布于亚洲、欧洲、北美洲和北非。
生活在我国甘肃、四川的是甘肃马鹿。
它与东北马鹿的最明显的区别:
东北马鹿的臀斑是土黄色,
而甘肃马鹿的为白色,
因此甘肃马鹿还有 “白臀鹿”这样的称呼。
驼鹿
驼鹿是世界上最大的鹿科动物,
驼鹿属下共有2个物种8个亚种。
以雄性的掌形鹿角为特征。
驼鹿为典型的亚寒带针叶林食草动物,
单独或小群生活,多在早晚活动。
分布于欧亚大陆的北部和北美洲的北部。
不同亚种的毛色有所不同。
驯鹿
驯鹿又名角鹿。
是鹿科驯鹿属下的唯一一种动物。
体长100~125厘米,肩高100~120厘米。
雌雄皆有角,角的分枝繁复是其外观上的重要特征。
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环北极地区,
包括在欧亚大陆和北美洲北部及一些大型岛屿。
在中国驯鹿只见于大兴安岭东北部林区。
中国鄂温克族使用驯鹿作为交通工具。
在西方的民间传说中,
驯鹿们载着圣诞老人与满车的礼物走遍千家万户,
为熟睡中的孩子们带来最难忘的节日祝福。
不过在现实中,驯鹿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鄂温克族人所驯养的动物,
它们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,
为人们拉雪橇、驮重物,也可提供鹿奶,
是当地人不可多得的好帮手。
狍
狍,属哺乳纲偶蹄目鹿科空齿鹿亚科的一个属。
反刍草食珍贵动物。
目前有两个种,分别是东方狍(狍子、矮鹿),西方狍。
狍身草黄色,尾根下有白毛。
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
《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、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》。
水鹿
水鹿体型粗壮接近马鹿。
成年雄鹿体高130厘米左右,
体长130~140 厘米,
体重200~250 千克。
雌鹿较矮小。
分布于中国、斯里兰卡、印度、尼泊尔、中南半岛以及东南亚等地区。
该物种已列入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》
(IUCN)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.1—-濒危(EN)。
坡鹿
坡鹿(拉丁学名:Cervus eldii),
是印度泽鹿的同属,
外形与梅花鹿相似,但体形较小,花斑较少。
坡鹿喜食青草和嫩树枝叶,为食草性动物。
栖息在丘陵草坡地带,分布于东南亚及中国的海南岛,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。
豚鹿
我国的鹿类并非都是身材高挑的,
也有“矮胖矬”,豚鹿就是其中之一。
豚鹿(学名:Axis porcinus)也叫芦蒿鹿,
体形中等,但较为粗壮,
四肢较短,显得矮胖,
臀部钝圆且较低,姿态象猪,因而得名。
野生豚鹿分布于孟加拉国,不丹,柬埔寨,印度,尼泊尔和巴基斯坦。
我国的鹿类还远不止这些,
鹿科动物在生态链中是至关重要的一环,
在大量猎捕下,鹿被作为食物、药材、皮制品而大量贩卖,
加上栖息地的锐减,它们的数量越来越少了。
希望更多的人看到这篇文
重视野生动植物的保护
新凯纳成长陪伴模型:鹿类